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的藥效可維持12小時左右。研究發現每天吸入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會比對照組更有預防氣管縮的情形發生。甚至連續使用12個月也能維持很好的肺功能,並無一般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耐受性的情形。利用隨機雙盲試驗針對輕度氣喘的兒童將吸入性類固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及安慰劑分成3組使用1年後發現吸入性類固醇(Beclomethasone)對氣喘敏感度的改善最好,但短期內對身高的影響也是3組中最明顯的。另一項類似的研究乃針對中重度氣喘的兒童作比較,在肺功能的改善仍是吸入性類固醇一組有最好的效果,同時不建議單獨使用吸入性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作為氣喘的長期控制藥物(Level
IE)。對於氣喘症狀控制不好時,合併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性類固醇與增加吸入性類固醇劑量比較,二者有相似的效果(Level
IA)。目前仍建議與吸入性類固醇合併使用(Level IA)來治療氣喘。對於因運動而誘發的氣喘,預先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有預防發作的好處。但其並不適用於急性發作時的緊急處理用藥。
白三烯素調節劑是治療氣喘的新藥。對於中重度氣喘的病人可改善肺功能,減少夜咳,減少使用口服類固醇或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的機會。對於已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但氣喘徵狀仍控制不佳的病人加上白三烯素調節劑的確有較好的改善(Level
IA)。另外對於運動誘發的氣喘亦有治療效果(Level IA)。雖然合併吸入性類固醇使用有加強的效果,但由於並無長期使用的研究證據,因此需要更多的比較研究來證明其效果。
總結
1. 吸入性類固醇是最有效控制氣喘的藥物,但使用仍因人調整(Level IA)。
2. Inhaled Cromolyn (咽達永樂)是安全性最高的藥,但效果較類固醇差(Level IC)。
3. 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可減少類固醇劑量(Level IB)。
4. 白三烯素調節劑用於輕度氣喘,減少運動誘發氣喘,減少類固醇使用量(Level IA)。
5. 氣喘衛教重要性日增(Level IB)。
6. 茶鹼價格便宜,但應用上有限(Level IC)。
7. 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常被忽略但仍重要(Level IB)
結論
由於兒童氣喘病日益增多,無疑消耗了許多社會成本。衛生署亦參考GIN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組織訂定之【氣喘指引】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世界衛生組織合編之【氣喘診療指引】,訂定合乎國人的【氣喘診療指引】。而這些指引中對於氣喘的處置也都是依實證醫學的精神,每個步驟的用藥必須有許多研究證據的支持,能在對人體安全的前提下最有效的控制氣喘。至於指引的詳細內容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多描述,也可給醫護人員及大眾對氣喘有更清楚的概念。至於也有許多另類的氣喘治療方式,有效與否在講求證據優先的醫學領域就必須靠反覆及嚴謹的實驗及時間來驗證。
參考書目
1. Evidence-based Asthma Management. J Mark FitzGerald,
P. Ernst, LP Boulet, PM O’Byrne. B.C. Decker. 2001
2. Evidence-based Pediatrics. William Feldman. B.C. Decker.
2000
3. Evidence-based P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VA Moyer,
EJ Elliot, RL Davis et al. BMJ Book. 2000
4. 氣喘診療指引。行政院衛生署 89年1月出版